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 23 16:00:15
来源:新华网

天津大学依托“小挂面”趟出致富路

字体:

  自2013年起,天津大学定点帮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结合地方实际发展挂面产业,助力宕昌县大寨村解决资源匮乏、产业薄弱等发展问题。天津大学坚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多种方式系统开展帮扶工作,立足大寨村小产业,用“小挂面”造就了大寨村的致富路。

天津大学持续消费帮扶助力产品升级

  为帮助宕昌县发掘具有潜力的乡村产业,天津大学先后选派3位“第一书记”驻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始终聚焦能持续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

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建生产线诞生挂面品牌

  因地制宜 寻找脱贫商机

  对于资源匮乏地区来说,发展帮扶事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大寨村“无人无地无资源”,但通过入户调研发现,“臊子面”是当地家家都吃、人人会做的美食。首任第一书记宋鹏结合这个发现,带领村民们建起合作社,开发出第一款爆品“沙湾臊子”。

  “沙湾臊子”纯手工生产,规模小,因价格不具优势,市场反响平平。为了生产出市场更大、群众参与度更高的系列产品,第二任第一书记冮皓将目光锁定日常主食——“面”。2019年10月,天津大学投资50万元购入挂面生产设备。天津大学挂面扶贫车间迅速投入生产,第二款主打产品“挂面”应运而生。

天津大学在合作社挂牌“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接续创新 实现升级产业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管理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第三任第一书记杨帆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了《大寨村合作社管理章程》,改革合作社的管理体制。不仅成立了大寨村合作社监督理事会,还面向社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提升了合作社的运行效率。

  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接续创新,不断努力,实现了产业培养从开拓探索到品牌进化的渐进式发展,“天津大学扶贫车间”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生产挂面效率低的现状。2019年12月,第一批自动化生产的挂面正式上市,大寨村挂面的产能迈入了规模化。

村民就业与分红——大寨村合作社发挥带贫作用

  打造品牌 扩宽销售渠道

  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销路,合作社施行了由点到面的品牌聚合战略,秉承“生态与健康”的发展理念,重点攻关新品开发。在当地文化、地域以及村民生活中找到灵感,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先后推出降血压降血脂的橄榄挂面、健康非油炸的老坛酸菜面、“粒民”牌花椒等特色产品,打造有生命力的区域品牌。

  为了把宕昌县乃至陇南市、甘肃省的优质农副产品,卖出大山、销往全国,2022年,合作社创建了在线商城“大寨甄选”。“大寨甄选”聚焦乡村优质农副产品选购售卖,扩大了合作社的经营业态。此外,合作社还重视改善产品包装,形成具有品牌辨识度的产品外观设计。

  在发展的过程中,合作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突出农村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和产品,从发展理念上改变其贫困现状,更能有效防止返贫。通过不断培养村民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逐渐走出一条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村帮扶之路。

合作社产品的迭代历程

  人才转变 实现可持续发展

  挂面产业的工业化,带动村民由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工厂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运营,培育了一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实现了普通村民向技术工人的转型。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商标注册、电子商务等,在如今的大寨村,都不再陌生。天津大学在扶贫中注重联合多方力量,融入以知识、科技、智力为代表的新型投入要素。村民们也由此扩大了眼界,朝着知识型、管理型人才方向不断迈进。

  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农户为核心的大寨村合作社,立足本土本乡,不仅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帮助留守妇女就业增收,年终还给脱贫户分红,真正让产业发展惠及了农民。

  天津大学各学院立足禀赋优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机制,促进帮扶对象需求端与高校供给端的有机联动和精准对接。通过学校、学院双线联动,展现特色专长,助力帮扶工作。天津大学将继续发挥青年创新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优势,围绕质量兴农、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等多方面,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汤静怡 】
阅读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0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