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8/ 10 16:51:03
来源:新华网

济南历城:擦亮“山水彩石”品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字体:

  “呼噜呼噜……”来到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玉河泉村,还未进村,就听到汩汩水声。青山苍翠,绿树葱茏,泉水绕村,在阳光下透出清冽的光泽。

  干净整洁的石板路,整齐排列的金耳方舱大棚,脱胎换骨的山村……行走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发展乐章正在奏响。

  今年以来,彩石街道探索推进“1343”工作思路,突出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深入发展“三个一”模式,持续优化“山水彩石”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加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集中发展林果业、食用菌、畜禽养殖业以及乡村文旅四个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大龙、东泉以及五朵金花三个示范片区。

  树旗帜 固堡垒 党建引领聚民力

  依托山泉资源,采石街道将青龙峪、玉河泉、虎门、徐家场、万粮峪五个村整合串线成片,打造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典范;托底收购周边村黄金耳,为高档农产品销售消除后顾之忧……五朵金花党建联合体成立以来,为五个村的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五朵金花作为泉韵乡居典型代表片区,包含青龙峪、玉河泉、虎门、徐家场、万粮峪五个村。各村山清水秀、群泉汇集,但村庄规模小、村内人口少,土地资源匮乏,生态环保压力大。

  为实现抱团取暖,彩石街道引导五个村成立五朵金花等党建联合体,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党建带群建、党建聚民力,形成“强村带弱村”的新格局。

  点带面 强产业 做优乡村振兴活力篇

  走进玉河泉村生态农业合作社金耳方舱大棚,工人们正在奔走忙碌着、认真观察金耳菌的生长情况,并对菌包进行管理。网架上,一朵朵金灿灿的金耳正等待采摘。

  “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4个智能金耳方舱大棚,26天为一茬,每茬产量可达8000余斤。”玉河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景芝介绍,去年合作社技术人员前往各地学习菌菇种植技术,结合本村气候、土壤等实际,搭建4个车间种植金耳,村党支部领办金耳产业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

  彩石街道坚持产业发展“三个一”模式,利用“山水彩石”区域公共品牌和乡村赋能电商平台,变“一村一品”为“一村多品”“多村一品”,不断扩大玉河泉村黄金耳,岔峪村鸡枞菌、柳泉村富硒小米、青龙峪村久保桃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范围,以点带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2022年,乡村赋能电商平台交易额突破2557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67万元,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数家珍 盘资产 “三生三美”引巨变

  “村内有玉河泉、响呼噜泉、龙泉、东老泉等8处泉眼,开泉后,流水淙淙、景色优美,周末的时候,游客能达到1万多人,到旅游旺季的时候,门前的石板路都要排队过。”玉河泉村第一书记李欢介绍说。

  虽然有着丰富的泉水资源,但玉河泉村村民不足百户,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如何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能实现“金山银山”,玉河泉村一直在寻找出路。

  近年来,通过摸索实践,玉河泉村确定了“12345”的发展思路,聚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民宿等产业,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借助乡村文旅平台,依托村内群泉汇集优势,培育打造泉文化旅游路线,组织开展摄影展,让文化赋能乡村发展,建设升级村内20家民宿,让游客留得下、玩得好。三年时间,玉河泉村从一个负债村发展成为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的富裕村,小山村找到了跨越发展的突围之路。

  玉河泉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彩石街道“四美”工作的具体成效。近年来,彩石街道坚持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通村公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保留乡村“原汁原味”,共有13个村实施了齐鲁样板村、和美乡村建设,如今的彩石街道,各村“美丽面孔”竞相展示着动人颜值。

  按照“三生三美”的要求,彩石街道积极开展齐鲁样板村建设,以齐鲁样板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通过7个齐鲁样板村建设,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井然有序的城镇化环境已基本形成。

  “以党建为纽带,将‘山水彩石’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擦亮。”彩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勇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汤静怡 】
阅读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5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