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 22 17:06:25
来源:兴安日报

“塞外粮仓”米粮丰

字体:

  金秋时节,兴安大地稻浪翻滚、谷穗低垂,呈现一派丰收景象。今年以来,兴安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以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为目标,稳面积、攻单产,粮食生产形势较好,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眼下,在扎赉特旗禾丰家庭农牧场“先建后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地,一株株玉米长势喜人,行间套种的大豆颗颗饱满。“没建设高标准农田前,路上都是沟沟坎坎。现在路修好了,插秧、收粮时机械可以进田了,涝能排、旱能浇。大豆的保收和玉米的亩产都显著增加,1175亩玉米年增加粮食产量约70万斤。”农场负责人杜文义感慨地说。

  良田是丰收的基石。今年,我盟71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已全部开工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了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在提升地力方面,实施轮作项目174万亩,在扎赉特旗开展15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科右前旗建设5万亩耕地地力提升示范项目。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引导全盟增施有机肥近500万亩,开展保护性耕作827万亩。在“有形良田”稳步建设的同时更要耕好“无形良田”,节粮减损被视为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环节,我盟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储粮制度,今年年底前全盟范围内70%的粮食将实现科学存储,预计节粮减损在4亿斤以上。

  走进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的试验田,只见近千亩试验田被分隔成一个个小方块,近千块育种标识牌整齐排列。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科科长高欣梅正带领团队在田中进行研究工作。“试验秧苗都是由研究员一粒粒播种的,标识牌也都是由研究员一块块插进土里。试验最多的团队有8名研究员,要对100亩田地进行播种、栽培、记录。今年5月30日,我们研究所自主选育和引进的野生大豆、彩色小麦和荞麦种子实验材料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启动了空间搭载实验。”高欣梅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我盟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围绕三大工程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工作,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方面共新征集种质资源270份。今年,我盟将继续提升8个“看禾选种”平台建设水平,共展示示范近三年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定、自治区引种备案的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322个。

  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保安村大豆制种基地,一颗颗大豆傲然挺立,充满生机。5000亩的土地上,一根根滴灌管时隐时现,蜿蜒伸向远方。“这是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灌管浅埋到地下3至4厘米处,每隔30厘米左右就有一个小孔,水分和肥料可直达作物根部,效果好着呢,丰收也有了保障。”科右前旗裕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谢会说。

  科技是粮食安全之基,是粮食增产之力。今年以来,我盟落实优质高效增粮示范片13个,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兼顾特色经济作物,推技术、提单产,因地制宜集成推广优质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其中玉米主要推广成熟的滴灌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单产较上年提高400斤以上,辐射带动65万亩。

  在扎赉特旗开展了玉米大垄高台+密植增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全盟共建设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区61万亩。通过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扩大精准导航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应用范围,提升单产水平,示范区普遍玉米单产较上年提高5%以上。

  九月中旬,兴安盟的秋粮将陆续收获,我盟将紧盯秋收各个环节,夯实各方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切实把“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到手”,实现我盟粮食产量“十四连丰”的目标。(记者 张昕阳)

【纠错】 【责任编辑:汤静怡 】
阅读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7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