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0/ 24 15:22:21
来源:新华网

2023全国乡村振兴案例征集选编|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景”上发力 阔步乡村振兴路

字体:

  十月的苏木山色彩斑斓,秋意盎然,叠翠流金。沿着华北最大的人工落叶林苏木山森林公园一路向东,便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卢家营村。

  古色古香的“苏木故里”迎来送往一拨又一拨游山和品尝美食的客人。“如今我们实现了靠山吃山,没有苏木山,我去哪儿挣这3500元的工资啊!”村民樊二板在人民大食堂的后厨一边忙着蒸馒头花卷一边说。

  “好风景”带来“好光景”,“绿水青山”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依傍着苏木山,卢家营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每年就业增收2万多元。

  以党建引领为导向,加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组织建设是关键。卢家营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员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领头羊” 作用,建设“两代表一委员”之家,倾听百姓呼声、化解社会矛盾、直接服务群众,方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振兴的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卢家营村依托苏木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依托旅投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土地、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枢作用,凝聚发展合力。

  如今全村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处,污水处理管道全部入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新建了公共卫生厕所2处,无害化垃圾处理站1处。同时,卢家营村依托村庄原始风貌和传统生活习俗,全面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打造出一个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以红色印记为导向,促进革命老区振兴

  卢家营村地处大南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有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破坏平绥铁路,截击敌人运输线,保卫晋察冀边区的革命事迹;有黄厚将军指挥解放战争的红色遗迹;有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最美自然守护者董鸿儒为代表的造林人奋勇拼搏的事迹……这些种种无不生动体现了老区人民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以满腔热血奏响激越的奋斗之歌。

  “有人笑他傻,说他是‘树痴’,但在老父亲心里那是一种坚守、一种信念,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董鸿儒的长子董存战说。

  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卢家营村及其周边红色资源,卢家营党建教育基地、大南山革命老区纪念馆、苏木山展馆相继建成,建设内容也在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先导的特色文化产业,为深度开发当地红色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金色理念为导向,推动乡村快速发展

  村“两委”紧紧依托苏木山森林资源,瞄准“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目标,发展旅游民宿、农家餐饮、研学培训和冰雪文化,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如今,推开门抬头是青山,低头见绿水,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品尝鲜美的农家菜,悠闲地走在乡间小道……已成为众多游客来到“苏木故里”的第一感受。

  “开车2个多小时就来了卢家营,爬完AAAA级景区苏木山还能来一顿农家菜,美滋滋!”带着家人从呼和浩特出发前来游玩的翁先生感慨地说。

  近年来,兴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卢家营生态小镇的建设,先后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建设民宿、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文化广场、采摘园、动物园和研学基地,为游客提供停车、购票、餐饮、住宿、采摘等服务,进一步提升苏木山森林公园的美誉。2022年,卢家营村人均收入超15000元,不仅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村民幸福感也显著提升。

  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完善农村资产价值实现机制

  为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卢家营村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将2012年以来形成的扶贫资产,全部盘活利用,与生态小镇的建设有效结合。2021年,卢家营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1万元;村民通过出租多年闲置房屋,整体增收81000元。村级光伏电站收益45.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底的5万元增长为2022年底的105万元。与此同时,卢家营村在全村设置公益性岗位18个,建设秋收大场面2个,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巍巍青山,康养小镇。卢家营村正在借助苏木山森林公园和大南山革命老区的优势,以民宿旅游为起点、特色文化为先导、长远发展为原则,逐步发展壮大绿色康养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行。

【纠错】 【责任编辑:汤静怡 】
阅读下一篇:
0102100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9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