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07 10:53:05
来源: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科右前旗: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字体:

天地启春色,万物共“耕”新。眼下,科右前旗各苏木乡镇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日前,记者走进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轮番作业,开挖沟渠、土方回填、平整土地……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以“高标准农田+N”模式为引领,一体化推进示范村建设,全村1.52万亩耕地实现整村流转和代耕代种,按照“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模式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并统筹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同步实施智慧农业、低产林改造、山洪沟(侵蚀沟)治理、村屯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经济发展和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低产田也将变身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沃土良田。

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党支部书记崔宝权说:“水库村流转土地1.52万亩,涉及550户,流转周期是3年,过去地块比较零散,土地利用率较低,道路狭窄,老百姓种地不方便,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有了稳定的收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或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就近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工地务工,或利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亦或外出务工,均实现了稳定增收。

“今年,我家33亩地全都流转了,3年一共能得10来万块钱,在这打点零工一天还能挣200块钱,还给我们交合作医疗,比自己种地强。”水库村村民梁文波说。

在科右前旗归流河镇万亩高产示范区,放眼望去,方方正正的田块、直通田间地头的机耕路、纵横分布的灌溉排水沟渠……2023年,科右前旗投资2786.56万元,采取“EPC+O”模式,将归流河镇光荣嘎查、北民河嘎查、巴汉浩特嘎查的“巴掌田”化零为整,建成了8900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全程采取高效节水浅埋滴灌模式和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省时省工的同时,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亩均可节水30%、节电30%、节肥20%、节药15%,有效解决了坡耕地水源条件差、灌溉难问题,实现了粮食质量和产量的双提升。

据归流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隋玉波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归流河镇打破原有村界、承包界、沟渠界,使小田变大田,采用大垄双行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科学种田的好处。

耕地变好了、产量变高了、效率提升了,一片片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生产带来全新变革,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丁祥彬说:“我旗2024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规模化经营,确保粮食安全,夯实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基础,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科右前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行“EPC+O”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管护一体化,按照“建一片、成一片”的建设要求,以村为单位,由“整村推进”带动“整镇推进”,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真正让“粮田”变“良田”。(满都拉 罗璇)

【纠错】 【责任编辑:汤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