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科右前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今,特色种植业、手工业在科右前旗“遍地开花”,乡村振兴焕发出新活力。
来到科右前旗德伯斯镇银花毡房店时,盟级擀毡子技艺非遗文化传承人包银花正忙着制作毡子。擀毡子技艺是一种传统手艺,需要经过选毛、弹毛、铺毛、压辙等10多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流程,包银花都非常娴熟。
今年48岁的包银花,是科右前旗德伯斯镇阿日林一合嘎查牧民,其父亲是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毡匠”,17岁时包银花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擀毡技艺。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技艺背后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工匠精神。
包银花告诉记者:“毡子防潮还抗热,除了本地客户,也有日本和香港客户开始定制毡子,一年能做200多条,大概能赚3到5万块钱。六月份大家开始剪羊毛,我就收羊毛,干到十月一日左右就停了。”
擀毡是蒙古族古老的手工制作工艺,它融合了诸多民族手工技艺和智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擀毡技艺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毡匠也越来越少。如今,包银花传承擀毡制作技艺,并把它推向全国各地,走向国外市场,用她的手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
中草药种植是科右前旗索伦镇特色支柱产业。时值夏至,正是中草药种植好时节,走进索伦镇联丰嘎查,街道两旁的闲置空地上苍术、赤芍等中药材种植得整整齐齐,长势良好。
索伦镇联丰嘎查农民吕井平在自家房前屋后闲置空地,都种上苍术或赤芍。他说:“这些道地中药材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少休息一会就种完了。”
近年来,索伦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庭院种植中草药优势,打造具有中草药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小镇。在联发嘎查、联丰嘎查、桥北社区等5个嘎查社区街道,建设索伦镇发展庭院经济中草药种植及环境卫生改善项目,带动237户群众以林药套种模式栽植果树和苍术1.25万延长米,人均增收2000多元。(记者:王钰 吴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