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建智地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锚定康县“水”产业,为保护及利用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振兴不懈努力,书写“陇山十九泉”的时代华章。2024年12月29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乡村振兴赋能季·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建智地凭借乡村振兴典型项目“陇山十九泉”入选新华网2024乡村振兴实践案例。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建智地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生动实践。
以水为源,寻求乡村振兴新突破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建智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央企责任,携手康县政府积极寻求产业突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康县水源地实景拍摄照片
康县阳坝镇位于陇山深处的董小峪无人区,这里有着经自然过滤与净化的山泉水,蕴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口感鲜甜。中建智地联合康县政府,充分发挥当地山泉水资源优势,通过全过程产业帮扶的模式助推康县阳坝水厂的落地,并以“陇山十九泉”为品牌,致力将其打造成为康县持久产生效益的产业,助力康县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以水为媒,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陇南康县山水清秀、沃土丰饶,大自然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奇景山光与优质生命之源。康县因山而盛,也因山隔绝:大山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导致缺乏有效的开发与整合,康县经济发展的脚步缓慢而沉重。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中建智地便与康县携手同行。步入乡村振兴阶段,要实现康县的可持续繁荣,产业升级是关键。2023年,中建智地在康县阳坝水厂项目中,带来的“全流程一体化帮扶”模式,成为了康县阳坝水厂项目破茧成蝶的“密码”。
科技引领,品质为先。水厂建成后,康县政府成立独立法人机构康圣泉公司主导日常运营,中建智地智采公司全力协助,提供全过程无偿咨询服务,深入水源地,走访众多标杆企业,通过调研座谈,博采众长。在不懈努力下,“陇山十九泉”品牌应运而生。
在水厂的筹备过程中,中建智地智采公司和康圣泉公司联合行动,深入村庄,挨家挨户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讲解水厂的运营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通过优先录用当地的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村民参与到水厂的工作中,以真实可见的收入与生活上的改善来消除质疑,赢得信任与支持。
康县水厂生产过程中贴标环节的产品抽检
在中建智地智采公司的协助下,康县阳坝水厂建立“六大保障”品控体系,通过智慧赋能,对水源地灌装到销售终端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准监控,保证品质无忧,“鲜甜”送达。待投资、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万事俱备后,康县阳坝水厂于2024年10月正式开启运营。
精准营销,突围困境。产品开发是基石,如何让市场实现更广泛的品牌认知,是水厂初期运营遇到的又一难题。为打破山泉水销售僵局,贯彻“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中建智地会同康县政府,推动水厂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中建智地智采公司帮销,将其推荐为中建集团总部的指定用水,实现内外双向爆破的销售模式。
同时,通过与各类大型展会、体育赛事合作,如中国建筑科技展、康县青龙山半程马拉松、中建集团职工运动会等,使“陇山十九泉”作为活动指定用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针对不同活动场景和群体,“陇山十九泉”还提供包装定制化服务,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康县阳坝水厂项目的“全流程一体化帮扶”模式,全方位展现了央企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为康县的发展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范例。
以水为兴,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自康县阳坝水厂成立以来,中建集团及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考察调研、座谈交流、“央地携手富民兴陇”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央地合作,共同聚焦于“陇山十九泉”的成长与发展。截至目前,“陇山十九泉”产量已突破50万瓶,水厂各项生产运营、市场销售、人员管理等已步入正轨,真正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理。
“陇山十九泉”典型项目,既是中建智地与康县深度合作、“全流程一体化帮扶”模式初见成效的见证,也为其他央地合作项目提供了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