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乡村振兴案例成果回顾:科技创新绘就振兴蓝图-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6 10:04: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乡村振兴案例成果回顾:科技创新绘就振兴蓝图

字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助力全景展示、真切感受中国乡村发展的5年巨变,自2022年起,新华网启动“乡村振兴案例征集”活动,三年来共收到全国各地近1200家单位报送的3800余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正成为激活乡村动力、优化乡村治理、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

农业生产因科技创新更“高效”。数据、算法、智能装备等“新农资”的加入,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型态,助力提升生产效率。例如,深圳市丰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柠檬产业打造的基于全要素大数据的农事方案智慧决策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产业链的全程智慧化管理和精准农事管理,极大提升了柠檬种植业的效能和经济效益;淘天集团以高品质即食猕猴桃为切入口,通过数字化打通种、产、供、销全链路,促农增收的同时,促进了国产猕猴桃产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产业融合因科技创新更“顺畅”。在做优第二产业方面,科技创新赋能可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当地为发展“鱼丸”产业,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实施以海洋食品研发为主的应用性科研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新产品,推进鱼丸产业提升和产品升级;在做活第三产业方面,通过数字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助力培育新消费业态。例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成“三峡e购”“京东锦礼”等线上消费帮扶平台,打通消费帮扶“最后一公里”,促销奉节脐橙、腊肉、粉条等“奉上好品”。重庆市合川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电商直播新业态,已打造农副产品直播基地25个,培育“三农”网红人才50余名,带动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0%。

乡村治理因科技创新更“科学”。从广西德保县到湖南湘西,雨后生活服务(杭州)有限公司以数字技术打破城乡资源壁垒,其研发的“合美乡村”数字公共服务平台,不仅缩短了办事链条,降低了村民的沟通成本,更通过全程留痕的数字化档案,促进村务管理规范化……实践案例充分表明,通过积极构筑数字化基础设施,发挥“平台”在民情沟通、便民服务等方面的便捷优势,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既能大幅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也能增强村民们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让振兴“真实可触”,让发展惠及万家。

新华网乡村振兴的案例征集推介工作并非“完成式”,而是持续深化的“进行时”。近期,新华网“2025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征集”工作已正式开启(详情可见),并同步启动「5年过渡期“三农”工作成果图谱」的绘制工作(详情可见),期待以图谱的形式,生动、清晰、直观、形象地展现中国乡村变迁。欢迎各地、各单位积极参与并选送优秀作品。

详情可咨询:办公室 010-88050395;贾老师 18611735211;秦老师 18710126133。

【纠错】 【责任编辑:代刘敏】